通教基〔2009〕9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直属学校:
为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切实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我局根据《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及最近颁发的《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试行)》的有关要求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见附件一,以下简称《测评体系》),现印发给你们。
从今年开始,市教育局将以市、县(市、区)和学校三级测评体系的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评价和引导。《测评体系》中的“测评标准”都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常规要求,学校要建立相应的自评工作机制,通过认真自评来查漏补缺,通过健全制度、主动实践、优化过程、创造特色等措施不断提高德育工作水平。各地教育主管部门要合理制定测评规划和实施办法,力争在5年之内对所属中小学开展一轮测评。市教育局负责直属学校的测评并对县(市、区)学校进行抽测。
测评的过程和方法为:学校在自评的基础上填写《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申报表》(附件二),于学年初向当地教育主管部门进行测评申请并上报《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材料审核记录表》(附件三),教育主管部门于10月份对申报学校进行材料评估和现场考察,测评内容的时间跨度为三学年。测评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对获得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将颁发证书,对不合格的将下达整改通知限期整改。测评结果作为各级德育表彰和综合表彰的重要依据。
附件一: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附件二: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申报表
附件三: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材料审核记录表(样表)
南通市教育局
二○○九年四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中小学 德育 测评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基教处、市文明办
南通市教育局办公室2009年4月28日印发(共印:50份)
附件一: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体系(试行)
1.结构:测评体系包括“基本指标”和“浮动指标”两个部分。“基本指标”包括4个测评项目、18个测评内容。“浮动指标”包括2个加分项目和1个减分项目。
2.分值构成:总分为100+10分。其中,“基本指标”100分;“浮动指标”的“加分项目”满分值为10分,“减分项目”根据实际测评情况累减,无下限分。(如有“减分”,则不得评为“优秀”或“良好”等级)
3.数据采集方法:主要采用材料审核、问卷调查、网络(媒体)内容调查、实地考察、整体观察五种方法。材料审核以测评时间前三学年的材料为主,对三年材料综合后赋分。
4.评分方法:采用“状态描述法”,以A、B、C、D描述测评内容的状态。A为该项测评内容的满分;B为该项测评内容满分的66%;C为该项测评内容满分为33%;D为0分。每一指标的状态确定后,经过数据处理,得出测评总分。
5.等级确定方法:90以上为“优秀”,80-89分之间为“良好”,70-79分之间为“合格”,69分以下为“不合格”。
基本指标
测评
项目 |
测评
内容 |
测 评 标 准 |
测评
方法 |
权
数 |
I-1 德育内容建设 |
Ⅱ-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宣传 |
1) 建立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制度,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主题教育活动;
2) 坚持不懈地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国情教育和形势政策教育,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专题讲座或社会实践活动;
3)以“体验亲情”、“和谐校园”、“爱心奉献”为重点,每学年至少开展一次“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主题教育活动。 |
材料审核 |
4.50 |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其余情形为D。 |
Ⅱ-2
课堂
德育 |
1)按照课程计划开设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无减少课时和挪用现象;
2)各门课程充分发掘和利用自身的德育资源,在教学中落实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3)开设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进行地域文化、传统美德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4)积极进行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生对德育教学的满意率≥85%;
5)农村中小学积极利用远程教育系统,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
1)、2)、3)材料审核4)问卷调查5)实地考察 |
7.00 |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1)2)和其余标准中的1项为B;符合1)、2)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3
日常
德育 |
1)中小学校坚持升降国旗制度,每周一及重要节日、纪念日、大型集体活动举行庄严隆重的升旗仪式;
2)校会、班会、团队活动制度化;
3)定期开展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集体等活动,树立先进典型,优化校风学风;
4)开展法制、国防、网络道德、毒品预防、环境、节能、反对邪教和封建迷信等教育。 |
材料审核 |
5.5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1)及其余标准中的2项为B;其余情形为C |
Ⅱ-4
实践
活动 |
1)利用重要纪念日、节庆日等时机1,集中开展各类主题教育活动;
2)把校外活动列入教学安排,每学年至少安排一次馆校衔接教育或基地实践活动;
3)开展社会实践、社区志愿服务以及研究性学习等活动的时间达到课程方案规定的要求(初中生≥20天/学年;高中生≥30天/学年);
4)组织学生开展科技、文体等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中小学生参与比例≥60%;
5)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比例≥80%。 |
1)、2)、3)材料审核4)、5)问卷调查 |
8.00 |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3)及其余标准中的3项为B;符合3)及其余标准中的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I-2 德育环境建设 |
Ⅱ-5
心理
教育 |
1)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建立相应的培训和进修机制;
2)开设心理健康选修课、活动课或专题讲座;
3)城区中小学校和乡镇中心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辅导室),利用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 |
1)、2)材料审核3)实地考察 |
4.50 |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为B;其余情形为C |
Ⅱ-6
健康
素质 |
1)深入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学生体育锻炼列入教学计划,确保学生在学校体育锻炼≥1小时/天;
2)每学年召开运动会,经常因地制宜开展以班级、年级为单位的学生体育活动和竞赛;
3)建立和完善学生健康体检制度,组织中小学生每年进行1次体检;
4)确保中小学生休息睡眠时间≥8小时/天2;
5)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中小学生体质达到及格等级以上。 |
1)、3)、4)问卷调查2)、5)材料审核 |
8.00 |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1)、5)及其余标准中的2项为B;符合1)、5)及其余标准中的1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7
课业
减负 |
1)小学生一、二年级无书面家庭作业,三年级以上(包括三年级)书面家庭作业量≤1小时/天;
2)无占用节假日、双休日组织学生上课或集体补课,及各种形式的有偿上课、补课现象;
3)无组织学生统一购买教辅材料、以赛促销代销等现象
4)无挤占音乐、美术和体育课现象。 |
问卷调查 |
6.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符合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8
校园
文化 |
1)校园内有富有教育意义的挂图、画像、景观、设施等,校园整洁,环境优美;
2)校园内有宣传栏、广播站、校园网、校报校刊或少先队鼓号队、队室等文化阵地;
3)举办歌咏、书画、读书演讲、科技小发明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4)学风、教风和校风良好,师生精神面貌积极向上,师生、同学、家校关系和谐。 |
1)、2)、4)实地考察3)材料审核 |
6.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符合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I-3 德育机制建设 |
Ⅱ-9
校园
安全 |
1)有计划地开展自护自救教育,向中小学生普及治安防范、灾害避险、交通和消防安全知识以及有关法律常识;
2)建立健全各项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意外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3)无食品卫生、火灾、校舍倒塌和校车安全等责任事故。 |
1)问卷
调查2)、3)材料审核 |
4.20 |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1)、3)或2)、3)为B;符合3)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0
队伍
建设 |
1)实行校长负责的德育工作领导管理体制。普通中学明确专门机构主管德育工作,城市小学、农村乡镇中心小学有1名教导主任分管德育;
2)选配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形成了班主任聘任、培训、考核、评优等制度;
3)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中小学校按规定配备少先队辅导员;
4)聘请优秀公安干警或其他司法人员担任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保证每学期到校上法制教育课;
5)建立和完善校外辅导员制度,选聘热心少先队工作、有经验的人士担任校外辅导员。 |
材料审核 |
7.30 |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4项为B;符合3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1
师德
建设 |
1)把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必修课程,适时组织培训,开展主题教育;
2)严格师德考核,建立奖惩机制,无造成不良影响的失德现象发生;
3)重视并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4)学生、家长对师德的满意率≥90%。 |
1)、2)、3)材料审核4)问卷调查 |
6.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标准4)≤70%为D;其余情形为C。 |
Ⅱ-12
团队
建设 |
1)把共青团、少先队工作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布局;
2)学校团队组织健全,推荐优秀青年教师做团队工作;
3)团队干部实行民主选举,少先队干部由队员定期轮流任职;
4)积极办好中学生业余党校、团校,做好初中生“团队衔接”和高中生“推优入党”工作;
5)重视中学学生会、学生社团的工作,支持和指导他们更好地发挥作用。 |
1)、2)、4)、5)材料审核3)问卷调查 |
8.00 |
符合上述5项标准为A;符合4项为B;符合3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3
关爱
行动 |
1)农村中小学校建立留守儿童情况登记、监护人联系、结对帮扶、寄宿优先等制度;
2)学校在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到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
3)妥善管理外出学生的学籍档案,随时掌握学生的流动去向;
4)免费、及时为外出学生办理转学手续,为返乡就学的学生安排入学。 |
材料审核 |
7.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为B; 符合2为C;其余情形为D |
I-4 德育成果体现 |
Ⅱ-14
爱国
情感 |
1)国家标识(国旗、国徽、国歌等)知识的知晓率≥90%;
2)基本国情知识的知晓率≥90%;
3)对作为一个中国人感到自豪的比例≥90%;
4)了解我国著名民族英雄、爱国志士、革命先驱、历史文化名人的比例≥90%。 |
问卷调查 |
4.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符合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5
理想
信念 |
1)对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充满信心的比例≥80%;
2)相信家庭生活状况会越来越好的比例≥80%;
3)对个人前途充满希望的比例≥80%。 |
问卷调查 |
6.00 |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为B;符合1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6
道德
品质 |
1)即使在失信的代价降低的情况下,仍然会诚实守信的比例≥80%;
2)对别人损害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感到羞耻的比例≥80%;
3)认为身边的同学能够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和他人关爱的比例≥80%;
4)即使在道德约束条件放松的情况下,仍然能严格自律的比例≥80%。 |
问卷调查 |
4.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 符合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7
心理
素质 |
1)在遭受挫折和打击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做到不气馁,并冷静反思的比例≥80%;
2)在和他人起冲突的时候,基本上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比例≥80%;
3)如果下定决心做一件事情,基本上都能够坚持到底的比例≥80%;
4)对自己的过失言行感到惭愧,并敢于承认错误的比例≥80%。 |
问卷调查 |
4.00 |
符合上述4项标准为A;符合3项为B;符合2项为C;其余情形为D |
Ⅱ-18
维护公共环境 |
1)无乱扔杂物、无随地吐痰和口香糖现象;
2)无攀折、损坏花草树木现象;
3)无乱刻乱画现象。 |
实地考察 |
3.00 |
符合上述3项标准为A;符合2项为B;其余情形为C |
|
|
合计 |
|
103 |
1包括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纪念日,以及未成年人入学、入队、入团、成人宣誓等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
2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浮动指标
项目 |
测评标准 |
分值 |
加分项目1 |
1)有德育课题并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
2)德育工作经验在有关会议上介绍或为有关会议、活动提供现场;
3)德育工作在新闻媒体上做过综合报道;
4)德育工作获得表彰;
5)德育活动获得创新案例奖。 |
每符合1项县级加1分,市级加2分,省级加3分,国家级加5分,最多加7分 |
加分项目2 |
1)牢固树立了“德育为先”的办学理念,学校在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中小学生精神面貌良好,行为举止文明;
2)广大教师为人师表,举止言行具有榜样作用。 |
根据印象赋予1分、2分或3分 |
减分项目 |
1)出现了集体(3人及其以上)伤亡、中毒等事件或安全事故(因不可抗力而产生的上述情况不计入减分指标);
2)出现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
3)师生中出现违法犯罪现象;
4)在本次受测过程中出现了弄虚作假现象。 |
发现1项减4分,无下限 |
附件二: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申报表
学校名称(章) |
|
学校负责人姓名 |
|
联系电话 |
|
邮政编码 |
|
申请报告(500字以内) |
年 月 日(章) |
近三年学校德育工作获奖情况 |
奖励名称 |
奖励年月 |
授奖部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此表作为《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材料审核记录表》的封面,页面不够可加页
附件三:南通市中小学德育工作测评材料审核记录表(样表)
一、学校自评报告(3000字左右)
|
本人已仔细审阅了自评报告和分项记录中的所有内容、现郑重确认:本表所填内容真实无误。
法定代表人:
年 月 日 |
二、分项记录
说明:须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内容不作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