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沉迷手机,休学半年,病根在父母的情绪反应上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案例主角,是一名17岁的男孩,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我们把他称呼为小辉(化名)。小辉已经半年没有去学校上课了,天天在家里玩手机游戏,以前还有很多兴趣和爱好,比如:游泳、打篮球、打羽毛球等,现在除了玩手机游戏,没有任何爱好了。
小辉妈妈非常担忧,她现在最希望的是:孩子(小辉)拥有阳光健康的心理,并且能好好去学校学习!根据小辉妈妈反馈的信息,目前小辉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下面几个方面:
1、沉迷手机,熬夜游戏,已休学半年。小辉妈妈五味杂陈地说:“我家孩子(小辉)现在完全不去学校上课了,整天就在家里上网玩手机游戏,都已经休学半年了,真的急人了,真不知道他心里在想什么。
休学前,他就已经沉迷手机游戏,经常玩游戏玩到凌晨一两点钟才睡觉。早上怎么叫他,他都不起床。催促多遍了,他就说:‘反正上课也听不懂,而且累得只想要睡觉,还不如不要去上学。’现在一谈到学习,他就很不耐烦。我感到很无奈,他还这么小不上学能做什么呢?”
2、内向腼腆,自我封闭,害怕与人交际。小辉妈妈担忧地说:“孩子(小辉)从小性格比较腼腆和内向,在学校很少好朋友,老师和同学也不是很喜欢他。集体意识比较差,不太合群,不愿意融入班集体,并且,他很害怕跟陌生人说话。”
小辉妈妈继续补充说:“他有什么心事从来都不会跟我说,总是放在心里。记得,小时候他在学校被班上的同学欺负了,回家他都不跟我说,后面我还是在老师那里了解到真实情况的。有时候真的拿他一点办法都没有。”
3、承诺过的事情不兑现,经常出尔反尔。小辉妈妈无奈地说:“他(小辉)还有个毛病是说话不算数。人家说君子一言九鼎,我感觉他说话跟一阵风一样,吹过了就没有了。承诺过的事情经常不兑现,出尔反尔对他来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
比如,因为他休学在家,我和他爸爸刚开始非常烦躁,会很生气地训斥他,他完全不接受我们的话语,还把自己锁在房间里,不再理会我们。于是,那段时间我们就到爷爷奶奶那住。结果,我们才搬出去两三天,他就打电话来讨好我们,并且说只要我们回去跟他一起住,他就去上学。我们信以为真,就搬回去住了,等我们回去再跟他谈上学的事情时,他就立马变卦,找各种不去上学的理由来搪塞我们。”
错误管教一:妈妈情绪反复无常,比较强势。
剖析:据小辉妈妈反馈:她自己在亲子沟通中,情绪反复无常,经常因为一些小事就发脾气。在孩小的时候,孩子想去公园玩,当时她心情不好,孩子叫了她两遍,她就不耐烦了,很凶地跟孩子说:‘你想玩,就自己出去玩,哪里凉快,哪里待着去。’类似这样的语气她经常跟孩子说。
小辉妈妈有点羞愧地说:“在家里我是相对强势的,可能跟我自己的职业有关。我经常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吓唬他,这时候他通常是沉默不语,但是在我背后总会说我是“老虎妈妈”,比老虎还凶。其实我知道孩子被我吓唬的时候,是口服心不服的。
除此之外,我经常会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但我觉得对孩子有帮助的事情。例如,我觉得男孩子学习跳街舞挺好的,一方面可以增加自己的自信,另一方面可以锻炼身体。但是他是很不喜欢跳舞的,所以我千方百计,甚至不惜用减少他的零花钱来威胁他,逼迫他去学习街舞。”
建议:正如以上这个妈妈每天都在担心,孩子今天又会因为哪些借口不去上学,为了避免孩子找借口不去上学,这个妈妈每天都在督促孩子少吃垃圾食品,按时写作业,少玩游戏早点休息,但是,越催促唠叨孩子,孩子越反叛无常,总能找到新的借口逃避上学,导致这个妈妈每天都活在提心吊胆,紧张兮兮,气急败坏,焦虑不堪的日子里;
用这个妈妈的原话说就是“越是怕什么越是来什么”,心理越是焦虑,越是容易用消极思维看孩子,而越是用消极视角看孩子,孩子的消极行为自然就越来越多,这又导致父母的心情变得更加焦虑,看问题的视角变得更加消极,如此没完没了,陷入恶性循环当中。
为了将以上的逻辑提炼得更加清晰,我们可以概括为:父母紧张焦虑——(导致)思维消极敏感——(导致)消极行为增加——(导致)更加焦虑紧张……通过以上清晰的脉络,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重要关键实际上是在第一步——如何有效解决父母紧张焦虑的问题;
如果这一问题没有解决,孩子以及父母自己的消极行为将永远难以根除,这就好比“赶苍蝇”,“苍蝇”代表的是消极行为,而发出恶臭等等厨房垃圾则是“紧张焦虑”,换句话说,如果厨房垃圾没有彻底清除,苍蝇是永远赶不完的,而且会越赶越多,所以,我们真正要解决的问题是父母紧张焦虑的情绪问题;正如著名心理学家麦克斯维尔·梅尔兹在著作中写到:
“记住,怨恨并不是由于别人、事情、或者环境造成的,它的真正起因是由于自己的情绪反应所引起的。”
另外,这个妈妈还将近期所学的心得感悟进行了整理,供家长朋友们参考:
1、孩子沉迷手机游戏,不能强行没收手机,强行制止只会导致负强化结果(适得其反),要从源头进行矫正,主要是从情绪状态切入——等待孩子情绪改善的时候,唤醒她良好的行为,给她需要的东西,给她力量从手机成瘾的状态中脱离出来。
2、自然后果的发生是孩子必须承担的,父母可以客观传递信息,孩子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父母帮孩子出主意想办法,会使孩子对父母依赖,增加不良行为的发生,也表达了对孩子的不接纳、不信任。把反省的机会留给孩子。
3、父母最重要的使命和目标,就是帮助孩子寻找学习的动力和目标,并且不断强化孩子的成就感和价值感,并且,进而将这些愉悦的感受和能力迁移到学校学习上来,让孩子每天都能够活着追逐梦想的路上。
错误管教二:孩子爸喜欢大讲道理,说教唠叨,父子关系水火不容
剖析:当问起小辉爸爸对孩子进行的管教方式时,小辉妈妈焦虑地说:“孩子(小辉)和爸爸真的像是两个水火不容的“冤家”,一见面就掐,非得吵一架才舒服。他爸爸总喜欢讲大道理,对孩子进行无休止的说教,有时候说急了孩子还不听,就对孩子大吼大叫,甚至破口大骂。
不仅如此,他爸爸还特唠叨,比如,总会跟孩子说:‘快点来学习,好好学习,不然以后找不到工作;快点写作业,不然考试又考砸了;快点长大,我们(小辉爸妈)就不用为你操这么多心了。’结果,最亲的两个人,成了最深的冤家。”
建议:很多父母,之所以整天紧张兮兮,焦虑不堪,喜欢唠叨、说教、大讲道理,很大的一部分原因在于,想要一次解决多个问题。比如,既希望能够改善亲子关系,与孩子建立良性沟通,又整天唠叨、说教、催促孩子改掉熬夜玩手机的坏毛病;或者,既希望孩子能够爱上学习,能够重新培养对学习的动力和信心,但另外一方面却又想方设法逼着孩子学习以及写作业;
一方面希望孩子能够自动自发安排处理好自己的份内之事,比如:吃饭、睡觉、洗澡、起床,但另外一方面,却又忍不住对孩子进行各种批评、指责、训斥、唠叨、说教、打骂等替代以及错误管教行为;
总之,我们太想要一次性解决多个问题,我们恨不得把十多年错误管教积累下来的问题,一瞬间全部把它消灭掉,可能吗?
当然不可能,这就好比十多年积累的坚冰,想要在短时间内全部消融是不可能的,也是没必要的,就像古人所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俗话也讲饭要一口一口地吃,房子要一砖一瓦地盖,总之,不管情况多么紧急,不管心情多么焦躁,归根到底,我们一次只能解决一个问题;哪怕火烧眉毛,十万火急,我们也只能一件事情一件事情的办,一句话一句话地说。
我是仇老师,专注于手机游戏成瘾研究。欢迎大家在评论处分享自己教养青春期孩子的经验或感触,也可私信留言和老师倾诉孩子问题及困惑,希望能为每个无助的父母及家庭点亮希望的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