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选修教材编写和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6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2009)年度第(8)期南通市立项课题

苏教版选修教材编写和教学策略研究

唐登文

一、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的要求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材或教材系列中的主体部分,是语文教学的凭借和依据,是实现教育目标、发挥教育功能的物质基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对教学质量起着关键作用,我们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

普通高中课程主要由两方面构成,一是必修课程,二是选修课程。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它是整个普通高中教育阶段学生掌握知识的基础。选修课程则是在学生兴趣、志向的基础上,为拓宽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特长,增强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由学生自由选择的一种课程,其目的是更好地发挥学生潜在的能力,培养学生自觉钻研;积极进取的精神,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多方面的需要,为他们高中毕业后的升学或就业进一步打好基础。从选修课程的性质和目的看,选修课程无疑是普通高中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与必修课程一道共同承担着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培养合格的高中毕业生的任务。,因此,无论是从理论上抑或从实践上说。选修课程对于合格高中生的培养和高中阶段的教育任务的完成,是有着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的。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科书也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2004年,高中新课程在实验区开始实行,与之配套的语文教科书也相继出现。不同以往的是这次的教科书打破了以往人教版教科书“一枝独秀”的格局,出现了人教版、山东版、广东版、语文版和苏教版“五花争艳”的局面,揭开了高中语文教科书建设的新篇章。

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是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选修)》(以下简称“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本套教科书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做出了大量的创新和突破,突显出自己的特点,但它能否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否符合教育改革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能否产生较好的效果等等问题,则需要我们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

2.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启示

目前世界各国都比较重视教科书研究。在国外,尤其是欧美各国,教科书的编写、审定和选用工作互相分离,教科书的质量主要是通过教科书评价来调控。因此,有关教科书评价的研究也比较成熟。但是,我国教科书评价的研究相对比较滞后,可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对近百年来的语文教科书,还是对近年来在各方面都有所开拓的实验教科书,都少见全面而系统的研究。

统观我们语文教科书研究的现状,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一些问题,黄显华教授在《寻找课程论和教科书设计的理论基础》一书中总结了当前教科书研究中存在的三类缺失:

(一)理论上的缺失。直至现在为止,缺乏详尽而公认的“教科书理论”。

对教科书的教诲和方法上的功能仍未能充分了解。

(二)经验上的缺失。对师生在课堂上或课外应用教科书的情况所知甚少。

(三)方法上的缺失。在教科书研究的领域中,仍未能设计出一套可信的探究方法和工具,亦未能发展出一套必要的分类方法。

当前教科书的研究类型,可以概括为三种:一为过程取向研究,主要是关注教科书的整体生命历程,对其发展、批准、市场、采用、应用、报销,每个阶段都进行研究。二为产品取向研究,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媒介,把其内容作为研究的范畴,常用的方法是文本分析法。三为接受取向研究,把教科书作为独立的影响师生教学的重要因素,其目的是了解教科书的使用者对教科书的使用和评价。我们目前对教科书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产品取向研究,多从内容的角度对教科书进行分析,目前这类的研究成果为数不少,但是不足之处是忽视了从实践中对教科书的使用情况进行调查,而仅仅是从学者的角度对文本进行剖析,忽略了教科书的使用者——教师和学生,这个对教科书进行全面、客观评价的关键因素。

目前,对苏教版教材的研究仅仅停留在感性经验的层面,侧重于个案的研究,侧重于点的突破,缺少面上的宏观把握。对于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师生角色的定位,对于教学与学习方式的变革,对于教学模式与写作体系的构建,对于探究性学习,对于教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等方面缺少研究。所以本选题将在原有研究的基础上,从点与面两个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最终实现点与面的有机整合,探索出符合实际情况的教材使用模式,并对教材对于学生成长的影响进行较为深入的理论研究。

3.研究的现实要求

本选题的研究问题,来自学生学习苏教版教材过程中产生的疑问,所以研究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破难解惑,掌握语文技能,提高人文素养,而且可以帮助学生健康发展,快乐成长;同时也来自教师使用苏教版教材过程中产生的困惑,研究这些疑惑,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仅有助于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提高理论素养,掌握教学技能,提高教学水平,而且有助于教师科研能力的提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研究问题不仅带有我校师生的特殊性,更有教材使用区的普遍性,所以研究不仅可以达成本校学生实现快乐成长、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目的,而且可以探索出带有普遍意义的教学模式,为其他地区的新课改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研究内容

1.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本体研究

2.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概况

3静态文本分析: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特点

4.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

5动态实践调查: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的优势与不足;

6.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分析研究

7.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使用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8.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9.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研究

10.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与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研究

三、研究思路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法,把静态文本分析与动态实践调查相结合。一方面利用文本分析的方法对其进行分析,在比较中概括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科书的特点,即: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以专题组织学习材料,构建跨文本、综合性的块状结构;以独特的呈现方式引导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开放的弹性机制为师生提供选择和创造的空间。另一方面对教科书的使用者进行调查,考察师生对教科书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教科书内容及呈现方式的认识,总结师生的意见和建议。最后,在理论分析和实践调查的基础上,从思想文化维度、内容的选择和组织维度、编制水平维度、使用效果和可行性维度四个方面对教科书作出综合评价。在研究的过程中发现苏教版语文教科书存在一些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并进行分析和论述。一方面,帮助教师和学生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本套教科书,在教学和学习中充分合理地加以利用。另一方面,为教科书的编写者提出改进的意见,并为以后教科书的评价提供一些借鉴。力争站在宏观的角度对语文教科书的现状进行总结,对语文教科书的未来进行展望,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看法。

四、研究方法

威布瑞那将教科书的研究类型分为过程取向研究、产品取向研究和接受取向研究。本选题拟将采用产品取向和接受取向两个维度纵向展开,首先对教科书的内容作全面分析,然后对教科书的使用者做出调查,考察本套教科书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把文本分析与实际调查相结合,把主观与客观评价相统一,根据不同的标准做出综合评价。

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文献的整理和思考,全面把握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二)文本分析法。采用客观地态度,通过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对文本的内容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统计法。通过数据统计,用图表的形式直观地再现出使用者对教科书的看法。

(四)调查法。对编写者及使用这套教科书的教师和学生进行调查,在实践中进行分析和评价。

五、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20105月至2010 10月)理论研究阶段。

学习研究与本选题相关的理论文章,收集相关材料,写出选题实施方案。并对以下内容进行深入研究: 1.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中教师角色的定位,2.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学生角色的定位,3.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4.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第二阶段(201010月至201112月)课题具体研究阶段。

主要研究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加以改进并提出对策;苏教版高中语文选修教材教学中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研究,并对教本与校本配合使用的方法策略进行研究。

第三阶段(20121月至20126月)课题总结

主要研究苏教版选修教材教学中的探究性学习原则与途径,探讨苏教版选修教材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作用,以及对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梳理研究成果,写成研究论文。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选修教材《写作》体例

论文

课例

2009

选修教材《传记选读》与学生人文素养

论文

2010

选修教材《<红楼梦>选读》品味经典

课例

2010

《中外戏剧名著选读》谈戏剧与人生

论文

2011

选修教材《论语》《孟子》与 人格塑造

论文

2011

最终成果(限3项)

选修教材教学策略

论文

2012

选修教材与学生人文素养

论文

2011

选修教材,感受经典,体悟人生

论文

2011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