忧与爱 高三8班 邱金(杨莉老师 点评)
自我画像: 香篆雾起烟斜横,独坐凭阑,我爱读国文经典。四书之作、老庄之学,先秦思想、汉魏文风,皆是我最爱。读经典是与渊博的智者交谈,读经典更是立于巨人肩膀之上的眺望。 忧 与 爱 高三8班 邱金 昨夜清辉昨夜云,倚望斜阳凭窗,到半夜,无人问津,此时月初静,极目矢天星。 半是忧哀半是欣,泼墨点,啜凉水。应是离人伤花性,离也度春秋,即也伴夏冬。 ——题记《临江仙》 忧与爱,相伴相生是事物,忧中含爱,爱从忧生;无忧方无爱,无爱怎堪忧?人活一世,总是有所忧之事,那又何妨,这是爱的体现。 天底下有一种职业最受人爱戴,那便是为人父母。“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天下游子,身上都牵挂着父母那一缕思念,飞跃万水千山,抵至家中。“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倘若姚遂将这首《凭阑人》中的“妾身”改作“父母”,不正是天下父母对游子的隐隐担忧吗?儿行千里谋食,吉凶未卜,可否饱暖,欲寄寒衣,又怕寒衣寄去,儿思饱暖不再回乡,这是怎样的一种矛盾。儿行千里母担忧,父母那渐白的青丝便是对儿的一缕又一缕的思念,儿行在外,亦是忧父母,于是便有孔夫子“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之说,父母忧儿,儿忧父母,爱在其中矣。 无忧非仁矣。 孟子道:“人皆有不忍之心、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而恻隐之心,便是大仁之爱。“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陆游说:“位卑未敢忘忧国。”才成就了千古爱国诗人。“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岳飞的家国之忧,浩气凛然,爱国之心跃然纸上。成就了武穆传奇。张养浩一句“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成为千古佳音。 真正的忧,是博爱众生,是齐物。 你有忧的权利,但你切不可为解一己之忧而生他人之忧。 《醒世恒言》里有一个叫勤自励的青年,本以打虎为生,后受高人指点,改邪归正,以护林为业。一日他看到陷阱里有只老虎,便将其救下,放归山林,但转念又想:“人以获虎为利,我却以放虎为仁,我欲获仁而使人失其利,非忠恕之道也。”他人只顾眼前之利,而勤自励却看得更远,忧己及人,可谓大善。 《庄子》中也有这样一段:庄子将不久于人世,弟子愿葬之。庄子说,尸体就放于野外吧,在土之上被禽兽食,在土之下被蝼蚁食,何故重蝼蚁而轻禽兽?忧之全也,爱之全也。 推己及人,《大学》道:“古之欲平治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所谓正心,便是常怀恻隐之心,忧己及人,心系苍生,忧中是爱,爱由忧生。你看那一份又一份的忧思,便都是爱。 “我从闻思修,入三摩地,初于闻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动静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渐增,闻所闻尽,尽闻不往,觉所觉空,空觉其圆,空所空灭,生灭既灭。既灭现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间,十方圆明,获二殊性: 一者,上合十方诸佛本觉妙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 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与诸众生同一悲仰。” 观世音在了《楞严经》的这段话,应该可以道尽忧与爱的关系吧。 教师点评: 作者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起笔不凡,开篇一首《临江仙》为作者精心雕琢之作,颇具韵味。全篇思想深刻、语言老道、论据丰富,可见儒、道、释三家思想精髓。文章的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令人痛快淋漓。 (杨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