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个 性 化 教 学 策 略 研 究》开 题 报 告 葛红军
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
课题类别Z3(教研专项)
《个 性 化 教 学 策 略 研 究》
开 题 报 告
葛红军
- 课题的提出
我校是2002年创办的一所新兴学校,从2002年开始面向全省乃至全国招聘了一批优秀的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这些教师来自各个各有自己风格、各有自己丰厚底蕴的学校,也就带来了各自的教学风格,在教学上,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特色、自己的教学个性。所以在我校提出个性化教学有其特别深远的意义。
我校的学生来自南通市区各个学校,原来初中老师的教学个性和教学风格也各有特点、各有不同。同时学生的个性和学习基础也各有千秋,针对不同个性的学生,我们提倡“教学个性”,只有各个教师具有了个性差异,才能使教学的天地多姿多彩。教师的不同教学风格,才能形成教学的参差多态。
个性化教学,就是这位教师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一个教师的教学风格,是他有意无意地,在适合自己个性特征、思维方式和审美趣味的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艰苦地反复实践,而最终形成的一种独具个性魅力又具有稳定性的教学风貌。其中,需要他具有坚实的学科理论基础、广博的知识,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并能在教学活动中,所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出色地进行课堂教学,它是教师的学识水平与教学艺术完美的统一。
个性化教学,是适应教师创造性劳动的需要。 教师上课是一种独立支配的运动过程,所以,它必然受下列因素的制约:如:教师性格气质、教师思维意识、教师实践体验、教师知识结构、能力水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这些因素会在教师教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挥作用,久而久之,一个班学生便都感染上了教师的个性特征。这种现象在基础教育阶段是显而易见的。乌申斯基告诉我们: “ 在教育中,一切都应以教育者的个性为基础,因为教育的力量只能从人的个性这个活的源泉流露出来。 ”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 “ 能力、才干的问题,没有教师的个性对学生的影响是不可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现代课堂呼唤有个性的教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 对一个教师来说,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更重要。”当前我们一直在强调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现在看来,教师专业化的最好效果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个性化,是在教学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具有个人特色的教学能力。同时,要注重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的有益个性。那么作为教师,作为个性的尊重者、引导者,首先要有自己的个性风采,包括独特的上课风格、自己的立场观点、自己的审美品位、自己的文化关注和文本解读。教师的个性风采会感染学生,只有拥有个性的教师,才能从根本上更加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独特性。
二、课题研究的价值阐述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和青年校长的谈话》中写到:“教师的个性在如何塑造着学生的个性。一个精神丰富、道德高尚的教师,才能尊重和陶冶自己学生的个性,而一个无任何个性特色的教师,他培养的学生也不会有任何特色。”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教师专业化的提出,这不但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具备专业技能和专业情感。教师的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中灵活变换教学形式,发展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并形成独特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个性化教学思想由来已久,建构主义理论和人本主义理论给正在摸索创新教学改革指明了新的方向,新课程理论统摄当今教育,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个性化教学是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关注热点之一。个性化教学思想在整合各种教育资源的基础上,在完善知识结构、充分尊重学生已有个性的前提下,开发个性思维模式、实施个性化教育方式、培养创造性人才、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实现教育理想等方面,具有主要而深远的意义。
教师的个性化是时代的必由之路,个性化的教学是教师必然的选择,只有全社会共同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教师的个性才有萌芽的温床,个性化的教学才有成长的土壤,我们的民族也才能够依靠个性的创造而奏响复兴的乐章!
三、课题研究的概念界定
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有自己特色的、有独特性和创造性的教学。其本质内涵是主体自我意识和创造力的统一体。主体自我意识是个性的核心,进取意识是个性形成的保障,创造力是判断主体有无个性的重要指标,其特征是社会的有用性、进步性、方法的新颖性、开拓性、实用性和目的性。个性化教学是教师主体的进取意识不断追求创造、超越并运用自审意识进行调节以便达到教学最佳组合和最佳效果的情况下而产生的,是对传统教育反思的结果、也是教育发展和人的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它不是固定的,是在教育实践中不断发展的。
教师个性化教学是指教师将自己的思想、理论与技巧等融进教学过程中,形成学生乐于接受的并有自己个性特征的教学活动中,它是以教师个性化的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是教师在注重自己个性发展的前提下推动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
个性化教学的形成意味着教师教学艺术的高度成熟。但是教师从开始教学到实现个性化教学,需要经过一个长期的发展阶段和教学实践过程。麦克唐纳(McDonald,F.)曾经把教师阶段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过渡阶段(transition stage)、探索阶段(exploring stage)、创新和实验阶段(invention and explorimenting stage)和专业教学阶段(professinonal teaching stage)。他认为在过渡阶段,教师效能感低,只是了解学生;到了探索阶段,教师在运用教学基本技能方面具有了自我效能感;创新和实验阶段,教师则能创造和尝试新的教学策略和技巧,逐步形成批判性判断能力;而到了专业教学阶段,教师则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帮助其他教师方面表现出创造性。而个性化教学作为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的形成也遵循这样的发展路线。
根据麦克唐纳(McDonald,F.)的研究成果以及对教师教学实践的深入研究,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形成大致经历了如下几个阶段:准备阶段、适应阶段、创造阶段和形成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个性化教学形成所经历的四个必不可少的阶段,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日臻完善的必由之路。
教师的个性:是教师知识、技能、素养的综合表现和情感、意趣、人格的集中展示,是教育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强烈的追问,是对保守透彻的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是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地开拓,是对理想执著地攀登,而不是通常心理学意义上的“个体独特的、稳定的、本质的心理倾向和心理特征的总和”。其核心价值表现为一种崇高的精神追求,其终极目标表现为一种破中有立的建设。教师的个性应该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是建立在教师良好的品德、人文素养的基础上的,他不过分看重名利、计较得失,他不轻易畏惧强权、动摇屈从,他保持独立的人格和尊严,他捍卫和发展未来的真理。健全的个性才可能为广泛的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南。
教学策略:教学个性处于探索阶段,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则是属于较高层次的阶段,三者都以追求独特性为目标,以创造性为手段。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和形式,也可以表述为为达到教学目标所具有的组织行为、教师活动。个性化教学在实施过程中,必须要有一套有效的、独特的教学策略。
四、课题研究的现状扫描
个性教育早在20世纪初就已经出现。192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典》就收录了“个性教育”这一词条。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在他的教育论著《爱弥尔》就充满了个性化教学思想。由于当时的科学技术,人们并没有把他的个性化教学观当真。
国内外学者对个性教学十分重视。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指出,一切教育的起点在个性,终点在德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报告《学会生存》一书指出,教育者的任务在于培养一个人的个性并为他进入现实世界服务。教育的个性化在许多国家作为一种教育思想、教育原则,在教育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制度等方面获得了全面贯彻。关于个性化教学,雷朱里和史密斯认为,它是教师偏爱的教学方法,表现出持续一贯的稳定性和鲜明的个性特点。道尔西指出,个性化教学的形成特别明显地受到某一教师所处的时代,所属的民族以及他们的思想类型和年龄组别的影响。康蒂指出,教育思想、教育价值要转变为课堂行为,必须通过教师的独特的个性化教学这一中介。
二千多年前的孔子,在当时“学出于官府”非贵族子弟不可教的环境中,敢于大胆提出“有教无类”的可贵思想,广收门徒,终开一代教育先河;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创办晓庄师范时,敢于破传统师塾教育的陋习,大声疾呼培养学生,“敢探索未发明的真理,敢人未开化的边疆的精神”,提出“六大解放”,积极倡导生活教育、民主化的创造性教育。
我国著名的教育专家李如密教授指出,个性化教学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富有成效的一贯的教学观点、教学技巧、教学作风的独特结合的表现,是教学工作个性化的稳定状态的标志,本质在于它的独特性,如独特的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机智等。李林生和于德令都认为,个性化教学是指本学科具有坚实的基础、广博的知识并在丰富的创造性的教学实践中所体现出的与众不同的处理教材、组织教学,出色的进行课堂教学的艺术技巧,是主观意识、能力、学识与手段方式的完美统一。刘和平专家指出,有经验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教学实践的探索,在符合教学目的和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充分调动自己的教学素养条件的能动性,对教学的诸要素和全过程予以和谐的统摄,从而使教学表现出浓郁的个人特色和艺术倾向。
目前我国学校教育重视共同性有余,重视差异性不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大多数人认为,是我国传统应试教育遗留下来的后果,其实,在中国教育史上,闪烁着个性教育关辉的历史典范却并不少见。传统的儒家的“因材施教”、道家的“自然无为”“各顺其性”的个性化教育,陶行知“解放儿童”教学观充分体现在他的《教学做合一》一文,蔡元培先生的“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主张中说教师教书要“干则灌溉之,弱则支持之,畏寒则置之温室,斋食则资以肥料”。当代教坛,钱梦龙先生创造的“三主四式”导读模式、魏书生的教学民主化所倡导的“六步课堂教学法”“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清”是教学民主的产物。宁鸿彬教授深感“不懂得传道有方、授业适时的教师,纵有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也难以让学生达到解惑的境界。”教育家的理论和实践为个性化教学提供了许多借鉴学习的宝贵经验。
五、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具体内容
研究的目标
通过学习、梳理有关个性化教学的理论和实践的资料,结合学校教师来自五湖四海的实际,分析影响个性化教学的各种因素,重视高考压力的现实需要,探索不同学科、不同课型、不同文化背景的教师的个性化教学的基本样式,结合一所年轻学校的现实,长远考虑素质教育的本真,提出个性化教学的一些设想,在分析、总结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学校教学特色,提高教学实效。
研究内容(或子课题设计)
子课题包括高中阶段各学科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1、语文、数学、英语学科新授课个性化教学策略、
2、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科实验课个性化教学策略
3、政治、历史、地理、班会课的人文情感渗透的个性化教学策略
4、体育与健康、艺术、课外活动等课程艺术课个性化教学的策略
研究重点
研究的重点是不同学科教学策略的共性的范例
1、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实质与特点分析
2、教师个性化教学的基本要素分析
3、各学科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的具体内容及运用
4、从教师个性化教学策略形成过程及单一模式到复合模式探寻优化对策
六、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和方法
研究思路
针对现行的高中各学科教学实际,结合必修和选修课的结构以及课程本身特质,在教师对各类课型进行听课评课之后,备课组进行反思。邀请教育理论专家,针对课程个性化教学进行理念和现实的阐述,从而形成个性化教学的各学科的初步设想,并提交备课组研讨,在规范和实用、高效方面作比照和尝试,最终形成学科组的个性化教学的某一种课型的实施策略。适时邀请大市教育研究室专家来校指导,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大学科乃至学校的学科教学的个性化实施的策略、模式。通过实施和实践,不断修改和完善。
研究过程
准备阶段(2011年8月—2011年12月):
⑴课题人员动员。课题组召集学校在各学科具有一定研究能力、专业背景和课题研究热情的教师,请我校在读教育理论博士的老师做动员,明确课题研究的方向和基本任务、管理方法。
⑵撰写研究方案。包括:各个学科对个性化教学的思考、各个时间段讨论课、示范课的上课次数,班级、年级、不同年龄段教师上课的安排,典型案例的共享方法和措施等等。
⑶方案交流、修改。各个学科的课题组成员从本学科的教学要求出发,在务实、规范、高效、学生接受赞同等方面,对于课题研究方案提出明确修改建议,从而明确目标,统一方向。
⑷撰写开题报告。邀请专家进行课题开题与论证,并根据专家组论证意见与建议,调整研究计划。
实施阶段(2012年1月—2013年12月):
⑴开设研讨课。课题组成员深入课堂一线,尝试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开设研讨课,分析每堂课的成功与不足,课题组成员定期集中研讨。
⑵学生评价。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各类课型的教师上课的效果和反应。
⑶撰写专题论文。围绕课题,各成员撰写教学反思,形成初步的研究成果。
⑷展示。适时与教科研中心联系,争取开展一次大市教研活动,在更大的范围内,将实践课作展示,倾听各方建议。
总结阶段(2013年12月---2014年6月):
⑴撰写分析报告。进行反思性评价。
⑵课堂教学的典型案例或者视频分别整理成册。
⑶终期评价、撰写结题报告,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课题研究总报告,接受专家的评估验收。
研究方法
⑴文献研究法:充分利用资料,研究本课程的理论依据,形成思路。
⑵理论研讨法:充分利用课程理论专家参加本课题研究的便利,抓住开题论证、中期评估和结题鉴定等活动,精心组织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分阶段的研讨活动。
(3)榜样示范法:通过讨论、观摩等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学科、各种课型、不同年龄段教师的上课,多层次、多角度地探讨高效性、务实性课堂的基本要素和方法。
(4)问卷调查法:个性化教学的课堂实施过程中,以问卷的形式征求老师、学生的建议意见。
(5)行动研究法:不断总结、不断尝试、不断提炼,带着问题去实践,有疑惑有想法就尝试。
七、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和保障措施
预期成果
(六)预期研究成果 |
||||
|
成果名称 |
成果形式 |
完成时间 |
责任人 |
阶段成果(限5项) |
分学科研究的课例 |
文本、课例 |
2011年12月 |
黄利萍 |
四大块学科形成的调研报告 |
文本 |
2012年7月 |
葛红军 |
|
研究文章 |
文本 |
2013年7月 |
葛红军 |
|
最终成果(限3项) |
课题研究的总结报告 |
报告 |
2014年6月 |
黄利萍 |
案例集锦 |
案例集 |
2013年12月 |
黄利萍 |
|
研究论文2篇 |
论文发表 |
2013年12月前 |
葛红军 |
八、保障措施:
①课题组核心成员的学术或学科背景、研究经历、研究能力、研究成果
课题组有五位教育硕士、一位教育学博士,所有课题组成员都是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一直在一线教学。课题组的部分核心成员曾经先后参加过省、市级的课题研究,研究经历丰富,研究能力强。其中参与的南通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增补课题”《培养中学生良好学习素养的程控研究》、主持的江苏省十一五重点课题《基于教研组研究的学习共同体建构的研究》、南通市十一五立项课题《任务型教学在牛津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都已经结题。另外,核心组成员在中文核心期刊及省市级报刊杂志上有多篇论文发表。
②围绕本课题所开展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文献搜集工作、调研工作等
本课题组已经查阅、收集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中国硕士、博士优秀论文30篇, 相关论文60余篇,以及相关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总结的书籍十余本。就已有的研究进行了分析、总结,形成了就本课题的研究综述。同时,本课题组也对现在本校教师的个性化教学情况进行了分析,已经开展了积极有效的听课活动,并且也聆听专家报告,对本课题的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③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包括研究资料的获得、研究经费的筹措、研究时间的保障等。
本课题由副校长主持,多次参加省级骨干教师、新课程和校本研修等培训,参与多个课题研究,一直在高中一线教学,与本地区和上级教研部门联系紧密、友好,便于本课题的组织实施。由教务处副主任负责各子课题的落实与推进,并且各子课题的任务分工明确,职责到人。华东师范大学课程研究专业的博士支持并参与本课题研究,其本人在中学学科教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方面都有实绩,本课题的许多资料来源是可靠和前沿的。其有时间、热情、精力指导并参与课题的全程研究。这样就保证了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是有秩序的。本课题的研究资料来源丰富:一是学校的图书馆藏书比较丰富,有相当多的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可供参考;二是学校订阅的期刊杂志品种比较齐全,涉及中学教育教学的中文类核心期刊几乎都有;三是学校向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等图书馆付费申请了查阅数字图书资源的资格,有足够的数字图书、期刊杂志等资料可供下载。以上这些就保证了本课题的研究资料是富足的。学校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相应的保障,包括前期研究的准备、中期研究的推进和后期的结题都能给予充足的资源保证。本课题组的成员在同一所学校,中青年居多,精力充沛,研究积极性高。并且课题组规定了定期召开阶段性研究交流会,随时调整研究进程,在时间上能保证课题的研究按照预订的计划实施与完成。
总之,参与本课题研究的教师素质、本课题的前期准备以及课题后续研究等各个方面的要求都能得到有效保障,从而使本课题能按照预期的计划有序地推进,到2013年底能顺利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