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13年度)《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开题报告缪爱明

文章来源: 作者:教科室 发布时间:2016年09月20日 点击数: [添加收藏]

开题报告

 

 

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2013年度)D/2013/02/653

 

《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

                                                               开题报告

                                                                 缪爱明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评价:即评估价值,是对一定的想法、方法和材料等做出的价值判断的过程,即运用标准对事物的准确性、实效性、经济性及满意度等方面进行评估,它具有诊断、导向、激励、鉴定的功能。

同伴互相评价:本课题指的是学生用口语对本班同学在语文课堂上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能力和学习效果的互相评价。目前以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主要有四种:即教师的评价、家长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的互相评价。本课题侧重研究最后一种,即学生在课堂上用口头语言对同伴学习语文情况进行的评价。

以此为研究侧重点的意义在于:进一步促使学生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增强学生积极对照他人、唤醒自我归认的意识,培养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运用知识的能力,进一步研究教师对学生互评所应采取的评价原则、特点和策略。改变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唤醒学生互相评价的主体意识,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自我体验;从主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结果、语文学习水平转向重视学生语文学习的过程以及学生在此过程中的情感与态度;从目前课堂教学主要以“师生互动”的对话方式转向主要以“生生互动”对话方式,以期在口语交际中树立自信,尊重他人,说话文明,仪态大方,善于倾听,敏捷应对,进一步增强学生人际交往的生存与发展能力。

语文学习方面的评价能力:应该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包括观察能力、听话能力、记忆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作文写作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等。比如一个学生要对同伴回答问题作出评价,首先要观察同伴的姿态,聆听每一句话,记忆其主要内容;其次要根据学习目标和要求理解老师或同学提问的目的;第三,对同学答问的好坏优劣还要进行分析比较;最后,要以恰当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书面或口头表达能力)。因此,评价能力是多种能力的综合体现。

培养:对学生语文具体评价能力的培养需经历四个过程,即指导学生能够确立语文学习的评价标准,指导学生懂得恰当地根据评价情境,指导学生掌握设计语文学习的口头语言评价方法,指导学生很好地利用评价原则、特点和策略。

二、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与研究的价值

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反思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教师充分备课、认真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却对课堂评价关注较为欠缺,往往没有提前预设。 学生的回答突如其来又常常充满着变数,教师往往来不及推敲和斟酌,评价用语匆忙、单一、笼统,缺乏针对性与激励性;而学生的互相评价,不是训练意识没有被唤醒,就是训练实践还没有完全开始。

课堂评价是一个收集、综合和分析信息的过程,是了解学生的各项技能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等信息的过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的阐述,人类的智能体系中包含了人际关系智能,这是指能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近来西方文化已经开始认识到心智与身体间的联系,人们开始重视精通人际交往行为的重要价值,体现在生活中,这项智能可以使我们了解别人,与别人沟通,注意他人的情绪、气质、动机和技能方面的差异;深化到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擅长人际关系技巧的学生喜欢和年龄相仿或不同类型的人交往。由于具有影响同伴的能力,他们在小组工作、集体攻关和合作中经常有优异的表现;同时一些缺乏自信或低自尊的学生通过那些乐于社会交往学生的帮助,也能借助双方共同营造“同伴支持网络”(partner supported net),从而成就一个有凝聚力的团体,他们自身也能够提升自尊,发展友谊,促进学业。

《语文课程标准》在“表达与交流”中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和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并在“教学建议”部分这样强调:“应指导学生在各种交际实践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交际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口语交际教学,而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还应鼓励学生在学科教学活动以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

遗憾的是,目前语文课堂评价的研究,包括对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师行为、教学效果的评价等,还主要基于教师的评价。即使是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是实践和研究方面的力量不足,就是不能紧密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在当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口头语言评价仅仅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而且这种评价往往受时间等因素的影响,流于形式,切不到要害。至于说学生站起来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些现象进行分析和评价,那就不多了;能够站出来有条理的有针对性的有创新的评价同伴语文学习情况更是凤毛麟角。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亟待改观。而在促使学生用口头语言互相评价学习情况的能力培养探究方面,几乎没有现成的书籍、论文等,也没有现成的思路、策略和方法指导。因此,本课题研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研究的价值:

1.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有利于促使学习的整个过程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评价环境的创设,为学生提供发现、研究、探索的空间,有利于他们倾听别人发言,深入思考,展开自主学习的过程。让学生在评价中交流,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发展,落实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2.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有利于语文教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语文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同时,牢固树立新课程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的评价水平,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阅读教学课堂、作文教学课堂、作业评讲课堂的45分钟的效益。

3.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有利于语文课程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本课题将以课堂教学规律、教学心理学原理、语文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在不断实践和探索中,改进和总结课堂上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经验、策略和方法,通过研究论文和专著,形成相对完整的、操作性强的理论方案,给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提供参考,也有利于语文界同仁今后对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研究进行不断发展和创新。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或子课题设计)与重点

研究的目标:

1.通过这一研究,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逻辑思维能力、语文专业术语的运用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判断、评价、学习、欣赏他人的学习行为方式、方法以及效果的过程中进一步反思自己)与集体的合作能力(反思集体学习行为的方式、方法以及效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评价能力,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档次,从而使每堂课成为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的高效课堂。

2. 通过这一研究,促使教师积极有效组织、促进学生与同伴之间的对话,为学生思维的相撞与激活、知识的相融与吸收、能力的相提与共升,而给予启发、引导、点拨、帮助;不断强化教师根据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三个维度(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和态度)进行引导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意识,确保课堂夯实学生的听说读写的学力基础,把握语文学习的重点,保持语文学习的动力。

3.通过这一研究,形成课堂教学评价多元、灵活态势,有效培养学生围绕讨论话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创设有利于人际沟通与合作的教育环境,使学生学会交流和分享语文学习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互相启发,正确认识自我、评价他人,完善交际能力,从而促进人格的全面发展。

研究的内容:

1.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2.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有效性衡量指标

3.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互相评价能力的意义

4.语文学科口语交际能力与学生互相评价能力培养的关系

5.语文课堂创设学生互相评价的教学环境之必要因素

6.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原则与方法

7.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特点与策略

研究的重点:

1.促使研究组每一位成员从理念上深刻认识课堂上创设学生互相评价的教学环境之必要性,从实践上灵活把握和正确运用相关的引导评价的原则与方法、特点与策略。

2.科学建构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有效性衡量指标,并通过学生的集体学习和教师的正常示范,促使学生依据这一指标,有效发挥诊断、导向、激励、鉴定的评价功能。

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研究思路:

从课堂教学心理入手,充分了解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的心理变化规律,探究为学生创设评价契机的教学方案;依据语文课堂的教学规律,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不断总结可行之处,根据研究主要内容循序渐进实施;借助大市级的语文名师教学团队和省级语文课程研究基地,定期开展教研课、公开课、示范课、比赛课等活动,对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原则、方法、特点、策略进行规律性提炼;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老师及学生的不同具体意见,不断改善完备引导学生相互评价的路径;形成可操作性的、灵活实用的、有利于同行不断发展创新的一些教学范例及理论性的系列文章。

实施过程:

准备阶段( 2012 年 10月— 2013年3月):完成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申报工作,确定课题组成员,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的基础上起草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并对之进行论证;各子课题组组织学习和研讨,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论坛活动深化课题组成员的认识。

实施阶段( 2013 年4月— 2014 年12月)根据实施计划进行研究,深入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根据不同种类的语文课,创设形式多样的、符合语文课堂教学规律和课堂教学心理的、能使绝大部分学生感兴趣的、乐于主动进行评价的契机,培养学生评价能力。完善方案措施;继续开展研究;确保有一定的阶段成果,以课题组骨干成员研究为引领,通过分期举办各类研讨和推广活动,进行广泛交流,并整理分析,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活动总结、案例分析等。

总结阶段( 2015年1月— 2015年5月)课题总结鉴定阶段。收集整理资料,进行归因分析,做好现场展示准备,做好现场结题申报工作,完成课题终期研究报告,并出版论文集和专著,为做好推广工作和开展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际情景中,针对实际问题,提出改进计划,通过在实践中实施、验证、修正而得到研究成果。,创设各种行之有效的环节,在实践中逐渐完善学生评价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不断反思、提高,确保理论研究和实践环节形成螺旋式上升的良好态势。

2.案例研究法

广泛搜集个案资料,彻底了解个案现状及发展历程,对典型特征进行深入而细致的梳理分析,确定问题症结,进而寻找规律或产生问题的根源,寻求解决问题和改进课堂教学。为了搜集到更多的个案,从多角度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变化,课题组将结合教育观察、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课堂实验以及整理查阅文件、档案记录等多种研究方法。

3.经验总结法

这是推动本课题组研究工作前进的重要环节。任何一项研究工作,不论是个人或群体去进行,都需要多次反复操作、辛勤劳动才能完成。课题组将充分挖掘常规课堂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原则与方法、特征与策略,及时发现典型,在两所四星级学校,利用名师团队的影响力和核心组成员在县级教科部门的行政力,总结推广体会和经验。只有不断总结,我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才能越来越深刻;对客观规律的把握,才能越来越得心应手;对实践能力和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才有可能使之变成现实。

五、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之处

主要观点:

改变教师评价的主导地位,唤醒学生互相评价的主体意识,还学生一个真实的语文学习的自我体验。

可能的创新之处:

1.实践层面:以学生评价能力的培养为突破口,打破教师一言堂的现象,借此使学生更有激情更有逻辑地对遇到的语文问题给出评价,真正成为课堂教学行为的主体,全面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

2.理论层面: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有效性衡量指标的科学制定,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原则与方法、特征与策略的系列研究。

六、预期研究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阶段成果(限5项)

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现状调查与原因分析

论文

2013年7月

语文课堂上学生互相评价的有效性衡量指标

论文

2013年12月

语文课堂创设学生互相评价的教学环境之必要因素

论文

2104年5月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原则与方法

论文

2104年5月

语文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的课堂用语特点与策略

论文

2104年5月

最终成果(限3项)

学生相互评价的课堂教学系列实例及其分析

专著

2015年1月

《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工作报告

报告

2015年5月

《语文课堂中同伴互相评价学习的能力培养研究》结题报告

报告

2015年5月

七、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本课题主持人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教科室主任,名师工作室领衔人,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学高级教师。二十余年,一直是10余项省级及以上课题组核心成员或者主持人,其中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重点高中综合性课堂教学研究》的研究成果,获江苏省首届基础教育成果一等奖。三十余年来,一直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从来没有离开过课堂,对中学作文教学有较独到和深入的系列研究,也取得了较丰硕的研究成果。近五年来,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小学教师培训》、《语文建设》、《中国教育学刊》、《教育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管理》等全国中文类核心期刊发表了10余理论联系教学实际的论文。该工作室上级每年均拨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可以确保研究资料的获得和各类活动的开展。

本课题核心成员为两位特级教师和教授级中高教师组成的名师工作室中青年教师。他们中有五人为大市级教坛新秀、语文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有一人为县域教科室科研人员,均热爱教育事业,专业思想稳固,专业基础厚实,肯吃苦,善钻研,具有一定的教育教学智慧,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已崭露头角,具有良好发展前景。这些成员与主持人之间,已经形成良好的理念一致、合作研讨、同步发展的运作机制。同时,由于主持人曾在两所四星级学校和教育局教科室工作,其教科研工作在本地区发挥着一定的引航作用,其研究内容、研究平台和研究措施必然将得到现单位和原单位其他语文教师的积极关注和踊跃参加,因此,本课题的研究成员至少包括两所四星级学校的语文组大部分语文教师。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