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自然”的初小信息技术衔接(杨燕燕 )

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11月16日 浏览次数: 字体大小:      

崇尚“自然”的初小信息技术衔接

杨燕燕

【摘 要】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初小信息技术的衔接已经是我们教育者关注的要点之一。在遵循学生主体认知心理的特点时,要崇尚自然状态,需要教师做到抓好课堂各个环节,从课堂伊始的激趣,到操作探究任务的层次化拓展延伸,以及师者重视课堂人文素养的实践都显得至关重要。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day, primary the converg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our educators focus point of. Following the psyc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students' cognitive, advocating natural state, teachers need to do a good classroom at the beginning of each link, from the classroom to the journal, operation research task hierarchical extension, as well as the teacher on classroom humanities practice is crucial.

【关键词】初小信息技术衔接 自然 人文

当你迈入初一的新课堂,开学第一天,教师和学生都会有紧张的心理。面对新学生你如何备课、备学生?你是否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是否会接受你?学生也往往想“初中的老师有什么样的要求,他是否能接受我?”如果遇到一位难以适应的老师,学生在初一年级肯定会有很大的压力。当前信息技术课堂中初小衔接时会面对如下的问题:

1.教学内容的重复

信息技术初中小学的教学内容是某种意义上的“叠加”。以苏科版教材为例,在小学阶段的信息技术模块内容是信息技术简介,操作系统简单介绍,用计算机画画,用计算机作文,网络的简单应用,用计算机制作多媒体作品,LOGO绘图。初中阶段信息技术模块内容是走进信息世界,管理计算机,设计应用文档,数据统计与分析,图片的获取与加工,音视频的获取与加工,动画初步,走进网络世界,制作多媒体作品,设计主题网站。可以发现初小的信息技术模块中的OFFICE成员WORDEXCELPPT软件内容都是有“交集”的,也包括走进信息世界与网络世界的内容的重复。面对这些问题,有的初中教师是把这些在小学学过的内容更系统地讲一遍,有的是机械地重复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成了“微软说明书”,并没有在行为与创新上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2.教学方法不适应孩子的“需求”

学生飞到了一个新平台,对他们来说是新起点,展翅高飞的同时,也要关心他们的心理需求,面对一群新老师新同学新环境,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那么老师的教学方法对他们也是新的,知识也是新的,很多时候会出现学生不适应的情况,他们会即刻找到自己的所喜爱的教学风格的老师,出现“偏科”现象。小学阶段的教师因为其学段时间长的特点,了解学生更充分全面,对待学生更具有耐心,教学风格是亲切而感性的。初中阶段的教师所面对的是学生其情绪认知能力与调节能力发展的转折期,显现出其对学生思维的要求,教学风格是理性严谨的。面对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初中和小学的教学方法也要有所侧重点,做到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

崇尚“自然”,不崇尚“人工”的顺利过渡是我们所要求的。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的差异性是存在的,小升初以后,教师要面对的学生,其信息技术知识水平是参差不齐的,动手实践能力也是千差万别的。面对这些,你该如何设置你的课堂,如何衔接好初小信息技术课堂呢?

一、开启心扉,激课堂伊始时兴趣

1.重课堂细节,实现初小衔接的“精致”

现如今,知识传播渠道很多,学生的知识量很大很丰富。如何用好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让其成为课堂伊始的活力源泉,是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准备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巴尔蒙特的诗句“为了看看阳光,我来到世上”,营造好课堂伊始时的环境与氛围,激发学生主体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有研究认为,要说明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不仅要注意构成环境因素的性质、范围及其各方面的、不同方向的变化和相互关系,还要注意环境因素与发展个体自身因素变化的相互关系。可以说,学生这个主体的变化是带有主导性的,所以,教师在与学生主体相互作用实现相互渗透与转化的过程中,要寻求有效的影响学生的发展途径。课堂导入环节的精致设计,包括导语的设计,实物的展示,画面的直接呈现,初小衔接的课堂就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良好开端,让学生主体即刻进入课堂情境,融入课堂氛围,是具有非常关键的意义的。

在初中信息技术模块“走进信息世界”里单纯地讲解已经满足不了他的需求了,你要丰富对学生的刺激,展示精美图片与音乐的结合,“如果用一句话,请你概括下接收到的信息。”或者从讨论一个三国故事入手,说说你在这个故事里接收到哪些信息。总之,你要促使学生运用小学已掌握的知识、学习工具和方法去探索新知,寻求事实背后的规律,并能发现现象背后的本质,然后自己去体验并自己去发现、获取知识的惊喜与满足。你一股脑的倒给他,他是不会领情的,只有自己发现才是有益的,有成就感的。

2.掌握学生认知变量,实现初小衔接的“灵活”

学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个变化指他们自身童年期的小学与处于少年期的初中的变化,指在目前的全球化社会背景之下,学生知识能力更新程度是日新月异的。学生在童年期活动能力不强,活动范围也不大,环境的变化也不大。但是到了初中时期,学生变得精力充沛、兴趣广泛,视野开阔,见解更深,经验也丰富起来,他们的活动天地开阔了,变化的程度也异常激烈。

在模块“走进网络世界”里,功能强大的因特网这节中,“微博”等新内容的出现,要让学生去体验表达传递信息的快乐。每逢节日的工作周,教师应提前准备好应景的内容去时时更新我们的课堂,注重传统文化的传输,让他们在讨论中学会分辨是非,提高判断能力。

如何掌握学生认知变量,实现对学生精准的把握与判断,是一位师者,或者是一位有经验的师者必须要做到的。教案是实时更新的,教师所把握的“现实性”因素来自于学习主体的学生,也来自于社会的动态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实现真实的相互作用,实现初小衔接的灵活性。

二、因材施教,有“挑战式”层次任务

因材施教,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初小衔接时,面对学生的种种差异,教师要尊重这些差异。我们的课堂操作任务须是有层次性的,更是有挑战性的。这是针对升入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而言的。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学生带着的是期待,他们期待全新的校园生活,他们期待全新的老师,他们期待撩开中学生活的神秘面纱,他们在仰望的同时,需要有“挑战式”的任务激发起他们的成就感,这样的任务是有层次性的,让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在课堂里获得求知的满足感。要做到若对学生“不离不弃”,这样的课堂里师生关系必是“生死相依”的。

在初中信息技术模块“设计应用文档”里发现学生的差异,从连基本的打字都不会的学生到键盘上手指如飞的学生,从连Word都不会打开的学生到熟练制作小报封面文档的学生,从根本不懂如何插入图片的学生到熟练运用自选图形的组合叠加设置各种填充颜色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操作探究任务该如何设置?我们可以慢慢“试探”,任务是递进式的特点,多增加课堂中让学生高手“教你一招”的环节,但是这样的合作适合差异并不是太大的学生之间。笔者曾经在一个基础较弱的班做了一个打字速度测试,发现有同学是练“单指神功”的,有的连鼠标都不会击,这样的学生你得关注,你得让他的兴趣飞起来,如果让他获得了“挫败感”那么我想他更不愿意操作了,除了鼓励之外,安排一位“小老师”给他,他的进步会很快,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的能力比我们想象中要好的多的多。

三、师生相长,重课堂人文素养

1.充实学生情感生活,实现初小衔接的“飞跃”

有时我们需要了解站在讲台上,你想告诉学生的是什么?你想表达的是什么?你想留下的是什么?并不是知识本身,是提纯后的内容。所以请试图对学生的思维方式提出要求,你传达的是你的态度,你的情绪,那是师者该有的态度。

初中和小学都是基础教育阶段,如果学生没有受到应有的教育,将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最近看到一则视频是河南信阳的一名校长的 “保钓”国旗下讲话,那产生的震撼对于学生的心灵是洗涤,只要触动了学生的心灵,那受益终身的,是学生。

充实学生的情感生活,让其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使学生旺盛精力得到最佳发挥的一个重要的教育策略。初小衔接时,教师应该是心理学家,时时去研究学生,经过了小学中通过学习所形成的世界观地图,到了初中会变得丰富、细致和清晰化,让学生体验战胜自己的力量与欢乐,感受到运用自己精神力量超越自己的幸福,前提是初小衔接的信息技术课堂要进行多种活动,在活动平台上,学生才有施展的空间。

2.提高教师人文素养,实现初小衔接的“质变”

教师所拥有的人文素养比你的业务能力更重要。为什么这么说?试问我们自己,你在回忆若干年前上初中的时候,还记得什么呢?真正触动人心灵的话语才是最珍贵的,只要这堂信息技术课上有学生眼里闪闪发着光,那么我想这就是有价值的一堂课。

在讲到第一章信息技术应用人工智能,讲到机器人,笔者提到了“机器人管家”这部电影,用讲故事的方式,娓娓道来,并时不时地通过问题来牵引大家的思绪,讲述的是一个机器人变成真正人类的蜕变故事,学生屏气凝神地听着,入神入迷了,有学生忽闪着眼睛,问:“那么他为什么决定变成人类呢?”要么成为一个永生的机器人,要么成为一个有生命设限的真正的人,他的选择是为了体味到生命的意义,他愿意哪怕是一天也要成为真正的人类。这是一部高科技背后的思索对生命的尊重与意义的影片,学生具备对其内涵的理解能力,只有拥有教师自己的人文思考,对于初小信息技术衔接才会有“质”的变化。北师大肖川教授说“如果一个人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从来没有过对自然界多样和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就称不上一个受过教育的人。”让我怀着这样敬畏的心、赞叹的声充实自己的思想,让此化育人的灵魂的“灵魂工程”越来越有味道。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珍视自己的专业,不仅获得教学的乐趣,更获得生活的乐趣,信息技术的教师更应该读书,持续的学习将使你保持活跃的想象力。曾看到一篇教师博客中写道:“拥有这个舞台,实在是幸福。每天踏上讲台的一刹那,我都告诫自己要无比珍惜,全力以赴。”只有这样的人了解着教育与社会的一切,我们看到了教育的深沉与神圣。

崇尚“自然”,并不是无为,是一种顺应学生的发展,无雕琢痕迹的“自然”。这样的自然是一种尊重,一种引领,一种信任,更是对课堂各个环节的关注与管理,让学生更“自然”的发展,更是体现了对生命的关怀。教师有自己的教学设想,按照制订的教学计划,对学生的思维培养有一定的计划与步骤。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1991.6

2吴非《致青年教师》2010.6

3黄济《教育哲学通论》1998.11

分享: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任务驱动中范例学习支架的应用(龚春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