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课堂”的构建研究》 研究报告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D/2011/02/392)
《“我的课堂”的构建研究》 研究报告
徐新民
一、主要研究成果
(一)出版专著
《“我的课堂”真义与范式》,徐新民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12月第1版
(二)发表论文(不完全统计,研究组成员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的指向“我的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约100余篇,其中主要的有如下11篇)
1.《“我的课堂”实施的主要环节》,南通市天星湖中学,《江苏省推进教学改革行动计划实施,深化普通高中教学改革研讨会交流材料》,江苏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编印,2015年11月。
2.《促使师生跨越时空教学语文》,陈明华、缪爱明,《全省普通高中课程基地建设与教学方式变革经验交流材料》,江苏省教育厅基教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室编印。
3.《简论绿色数学教学》,徐新民,《上海教育科研》2012年第4期。
4.《高中数学高效课堂的价值取向》,徐新民,《教学与管理》2012年第9期。
5.《教学反思的切入点——以数学课堂为例》,徐新民,《教育研究与评论》2014年第3期。
6.《语文,我主张享用》,陈明华,《语文建设》2012年第9期。
7.《工程视野下的阅读教学思考》缪爱明,《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年第8期。
8.《高中英语读写任务写作教学的“翻转”策略》,黄利萍,《江苏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9.《以“模型建构”为思想的课堂教学课例分析》,唐东辉,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5年第9期。
10.《生物教学中运用比较法的三个递进层次》,陈卫东,人大复印资料《中学政治及其他各科教与学》2016年第3期。
11.《细节和品质——“课堂上如何引导学生踊跃展示”论坛发言要点》,缪爱明、何中锋,《南通教育研究》2014年第11期。
(三)模式案例提升
语文学科
“以思维训练为核心”的作文指导范式与案例 缪爱明
“诱思·迫思·助思”议论文写作指导范式与案例 肖德梅
“感读·赏读·悟读·美读” 古典诗歌教学范式与案例 薛永娟
“自学·究疑·引导” 阅读教学范式与案例 张 慧
“比较分析•迁移生成”语文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周小兵
数学学科
“本源性问题驱动”数学概念教学范式与案例 黄夏炎
“引悟”数学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王 东
“教材重组”的数学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李小丽
“选题·析题·通解·巧解”解题教学范式与案例 吴燕
“有效追问•激活思维”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葛建华
英语学科
“支架式教学”Task板块教学范式与案例 张兵
“301515”高效英语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耿海娟
以“合作小组”为主导的英语写作教学范式与案例 沈 华
物理学科
“问题•探究•设计•践行”综合实践教学范式与案例 章萍
“以实验分析为主线”的物理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朱加沐
第二节 化学学科
“情境•问题•探究”化学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杨丽英
“从生活到实验再到生活”化学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陆 惠
生物学科
“渐进性问题探究”生物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陈卫东
以“模型建构”为思想的生物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唐东辉
政治学科
“情境激趣•探究提升”政治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秦鹏辉
“问题化•要点化•生活化”政治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曹东华
历史学科
“渗透公民教育”的历史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冒素琴
“自主、合作、探究”历史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吴钰华
地理学科
“自学• 讨论• 总结”地理试卷分析教学范式与案例 张小丽
“活动·讨论·探究”地理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陶舒洁
第七节 信息技术学科
构建基于WebQuest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范式与案例 黄新娟
信息技术“三维交互”课堂教学范式的构建与运用 陶育平
二、主要研究价值体现
(一)理论价值
1.准确界定了本课题的核心概念及研究内涵。
“我的课堂”:这是针对当前课堂中教师教学个性湮没和学生主体性缺失的现状而提出来的特定语,意在强调“我”。它既指向学生,也指向教师,最终趋向于“学生主体性发展目标指导下的、教师主体性主导之中的双主体性的协调与统一”。
“构建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天星湖中学业已成型的“自学、讨论、探究、生成”课堂基本结构剖析和“先学后教、先问后研、先示后范”的基本教学策略实施为平台,对教学基本流程及其相关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力求有效地践行新课程理念,实现师生良性互动,以期使课堂呈现主体精神灼照、知行理念贯穿、共生气息洋溢、效益效能彰显的局面。
2.系统厘清了“我的课堂”的真义与范式。
以专著论述形式从概念诠释、基本理念、主要环节、教学策略、特征呈现、保障措施、效益效能、课堂文化等八个方面对“我的课堂”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就涉及概念而言,强化了“我”之定义、“学”之特质、“教”之定位的个性化解读。就实施理念而言,坚持“以生为本、以学为核、以研为舵”思想。就实施过程而言,需要侧重于“自学、讨论、探究和生成”四个活动环节的落实,其基本教学流程为“课前预习、初步解决问题——课中讨论、基本解决问题——课中探究、深度解决问题——课后生成,迁移训练,寻求新见”。就教学策略而言,完善了“先学后教、先问后研、先示后范”的综合实施步骤。就特征呈现而言,具有“以导学案为载体,突出学习的主体性,在‘我’字上见个性;以问题情境为引领,突出学习的深刻性,在‘问’字上见创意;以交往互动为方式,突出学习的互补性,在‘实’字上见功力;以激发潜能为旨归,突出学习的智慧性,在‘悟’字上显智慧”的四大特征。就保障措施而言,需要创设宽松自由的有支持性的成长环境、创设激发自信的有表现欲的心理环境、创设平等和谐的有安全感的教学氛围、创设自主学习的有体验性的实践机会、创设参与展示的有探究性的时间空间。就效益效能而言,主要应从主体精神是否得到灼照、知行理念是否得到贯穿、共生气息是否得到洋溢、创新能力是否得到彰显等四个层面来考量。就课堂文化建构而言,应从如下六个方面着力建设:“ 以人为本,教学相长的教育文化;和而不同,和舟共济的组织文化;盛波无痕,大爱无疆的细节文化;尊重他人,尊奉真理的交往文化;批判建设,解构建构的思维文化;合理奠基,科学开发的学术文化”。
(二)实践价值
1.校本化的课堂教学改革得到深层次推进,并使得教学的“综合化、实践性、生态型”整体特征得到进一步彰显。
课题组采用了理论研讨和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遵循了“调查分析—初步理论归因—专家指导—深化认识—实践检验—形成共识—回归课堂—理论提升”的路径,实施了以行动为主的校本教科研一体化管理策略,推动了以高中各学科课堂教学为载体的应用研究进程。在寻求理论支撑、搭建实践平台、剖析典型个案、探索“主体性协同发展”的内涵与路径、实现成果转化等方面,紧扣研究性学习、探究性教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主要研究内容,着重细化“自学、讨论、探究、生成”四个教学环节,使得全校课堂教学流程大致呈现出灵动的、富有逻辑性的12个细节,这就是:(1)回顾复习,温故知新;(2)文本自学,提炼要点;(3)问题初想,独立思考;(4)分组活动,差异配搭;(5)形成看法,畅所欲言;(6)点评推进,把握规律;(7)成果展示,培养能力;(8)情境探究,解决疑惑;(9)生成创新,强化思维;(10)小结反思,凸显主体;(11)阶梯训练,分层要求;(12)课后拓展,举一反三。
2.全校师生教与学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培养。
在实践的过程中,全校教师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性弱化的表现、危害及其根源,理解和体验到教师教学个性彰显的意义、特征、原则及其策略,对学生主体性的要素结构系统(自主性、主动性、能动性和超越性)及特质(潜在性、可塑性、稳定性和发展性)有了具体可感的触摸,一方面能够尊重学生的个体发展需要,关注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另一方面,从教学语言、教学方法、教学情感到教学板书的设计, 从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到课外辅导, 大多数人能够呈现鲜明而独特的教学特点。后者主要体现在互动性上、民主性上、方法方式上和创造性上。教师课堂上的独特性、启发性、人文性、艺术性等教学个性特征正在逐步形成。全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自主地制定学习计划,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和控制;能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和较高的奋斗目标,并能在没有外界强制的条件下自动地进行学习;能够以自己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去主动同化外部教育影响,对它们进行加工、改造和吸收,独立尝试探索,进行“再发现”,注意培养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教师主体性的发展纳入到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轨道,“以教学为中心”的学校整体改革得到全面发展。
“我的课堂”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各个环节,始终要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这,已经在全校形成共识。教师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较大的转变,由“课堂主宰者”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由“ 教学中心者” 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转变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由“单纯的教学者”转变为“教学的研究者”,由“重复型教书匠” 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问题式学习、自主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得到进一步优化,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在不断锻炼的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全校有三分之一的老师能够从内涵阐述、操作要领、案例展示、案例反思等方面对自己个性化的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和提升。近四年来,有300余篇针对课堂教学研究的论文得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有30余节研究课获得全国、省市优课评比一等奖,有300余名学生在全国、省市各类竞赛活动中获得等级奖,学校高考教学质量一直稳居同类学校之首,2012年高考本二及以上人数突破200人,2013年突破300人,2014和2015年稳定在400人以上,本二及以上升学率已占高一录取人数的65%。《高中综合性课堂教学研究》获首届江苏省教学成果奖基础教育一等奖,《“享用语文”的主张与教学工艺》、《研究性学习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中学生态德育的实践研究》分别获2013年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研究性学习操作论》、《<唐诗宋词选读>导读》两部荣获江苏省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数学、英语教研组被省教研室授予课程改革先进集体称号,学校在2013被省教育厅授予省数字化高中语文课程基地称号,2015年被南通市教育局授予市语文学科基地称号,多次蝉联省文明单位等20余项省级荣誉。